txt电子书下载网 > 穿越小说 > 书生驾到 > 第二十五章 厚礼
    花灯佳节,万书楼的刺杀事件,女刺客被人用砚台砸晕而被捕,说出去倒也多了几分诙谐的趣味。这件事情影响最大的还是万书楼,毕竟刺客是化妆成侍女潜入的,这里面万书楼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,不能不详查一番。

    至于明州城别的地方,好似影响不大,甚至还不知道如文坊这边发生的事情,依旧沉浸在节日的氛围当中。这与范正之是有关系的,刺客被捉拿之后,他并未下令进行城戒严,大肆搜捕同伙,想来也是不愿意破话这普天同庆的夜晚。

    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回往府衙的马车上,范正之低声沉吟着刚才张承延所写的词作,而其中这最后几个字,却与他的心意相通。灯火阑珊处的孤独人影,他自是知道那一份凄凉。

    现如今虽然大家都在传他不久之后,就要被调往西北,出任军政要职,但终究只是一种猜测,圣旨一日未下,便都是空谈。从京城朝堂上可随时见皇帝的重臣,被贬到这明州之地,可谓是天壤之别。即便宦海沉浮已经习惯了,可心里还是有些波澜的,不受重用的悲愤,无人可说。

    “这一句却是一语双关啊,只是这一层深意,怕是能看出来的人不多,难为此人了。”范正之却是猜出了一些张承延的心思,这词的最后一句,怕是也有写给他看的想法,能够猜透他范正之的心思,这一点儿已经不易了,比前些日子上京的周世安还要能够洞察人心,是个可以塑造的年轻后辈。

    范正之没有吝啬,找了个由头,说是感谢张承延出手相助,捉拿刺客,也算是于他有救命之恩,日后闲暇之时,学问上有什么疑惑,可去向他询问。这对张承延来说,是最好的结果了,范正之不仅学问上指导他绰绰有余,而且若是能够再传授一些官场经验给他,那自是更好的。

    现如今距离南下的日子,还有近一个月,这段时间张承延计算着要利用好,毕竟从言州回来之后,范正之还在不在明州,可就不好说了。

    回去的路上,秦韵一直在他身边安静的走着,没怎么说话,就连琴儿她一路上也没怎么关心过,好似心事很重的样子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,从如文坊那里,你就一直这样,眼看着就要到家了,有什么话要是再不问,我可就不回答了啊。”

    张承延轻弹了秦韵有些紧皱的额头,把她从一个人的沉思当中,给拉了出来。秦韵放缓脚步,看着他,轻声问道:“那《青玉案》下阕写的女子,让你一直心心念不忘记寻找的人,真的是我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是你,除了你还能有谁啊?”张承延有些不解,这在范正之评鉴时候,他就说了这下阕写的女子,就是秦韵,“你为什么会这么问?”

    “只是想不通啊,我们一直在一起,我又没走丢,你不用找我啊,而且还是那么辛苦的找。”

    听了秦韵的话,张承延莫名觉得心情大好,转身抱起她,在路上转了一个圈,方才说道:“亏你还是看得懂诗词的,这是我脑子里想象出来的画面,就是有一天我把你在人群里丢了,然后不顾一切,说什么也要找到你的情形。诗词嘛,有时候就得凭借想象才行。不过以后我会努力做到,把你牵在手里一辈子。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啊……只有听你明说出来,我才会安心嘛……你先把我放下来吧,有人看着呢。”听见怀中佳人的呢喃低语,他转身看了一下四周,确实有不少人盯着他们看,还指指点点的,即便已经擦肩而过的,还不时的回头看向他们。

    举动是有些放浪了,即便此时是真的夫妻,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亲热,怕也是有损风俗,会让人在背后说闲话的。从怀中放下了秦韵,不过还是牵了手。此时此刻,若是街面上没人,只有他们,张承延便还可以更放肆一些,不过眼下他也只能想一想了。

    过了正月十五,节日的气氛,便开始消散了。一夜之间,明州城大半的商家,都开始了营业。张承延也回到了明雨斋里,继续做着账房的差事。这个时候,大抵是没什么生意的,除了枯坐看书之外,便也只能和陈平安闲聊,说一些春节里的趣事。

    下午的时候,李士宏来了一次,找到了张承延,详谈了一些南下经商的事宜。对于李文山提出来这个要求,他其实是有些疑虑的。倒不是觉得张承延会有什么问题,而是担心他儿子李文山生出一些其他不好的心思,想从张承延这里旁敲侧击的打探一下。

    言语间张承延听得出李士宏的担忧,虽然李文山浪子回头,但是毕竟不着边际的时间太长了,还是有些让人不放心的。他这里倒是没看出李文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,想来是李士宏这个做父亲的,有些忧思过度了。

    李士宏走的时候,心绪算是放宽了一些,不过还是叮嘱了他几句,此行还要多多管束一下李文山,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征兆,及时向随行的李家老人通报,到时候自会有人出来处理。

    第一天营业,没什么客人上门,张承延打算今日去拜会一次范正之,所以早走了一会儿。考虑到范正之是官身,白日里需要处理政务,时间挑在晚上,前去拜访会好一些。

    对于张承延的拜访,范正之并不意外,他在书房里接待了张承延。范正之手里是有张承延秋闱卷子的,这一次见面,就说了一些这方面的事情。经义和试论,只是点到为止,谈得不多,这也和这两门科目的本身,有着很大关系,总的来说,就是不值得大费周章的细细讲来。

    张承延对此自是无异议的,他的心思也不是在这两科上面。后来就说到了试策,范正之没有避讳,很清楚地告诉了张承延,他的试策文章一般,这样直白,难免让他的脸有些发烫,即便不是他写的,还是有几分羞愧的。

    “试策文章要写的好,一定要清楚考官出的是什么题目。就试策来说,多问的是本朝当下一些颇为棘手的问题,如战事。题目若问如何解决西北祸乱,就应当知道西北边境战火的由来,以及当下敌我的双方态势,孰优孰劣,采取怎样的策略,什么样的人担任统帅……”

    范正之讲的很详细,他这一番分析下来,一篇合格的试策文章,其实就已经出来了。不过这个选题,在下一次科考中,怕就没什么用了,无论到时候是战是和,这个问题多半都已经解决了,不会拖到那么久的,这只是一个例子罢了。

    “好的试策文章,是离不开一个人的见识。见多识广,对试策文章来说,意义重大,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第一次科考大多都会落榜的原因,以前你们只是把目光放在先贤的著作上,但只有这些可不够。你的经义和试论我看了,只要能够继续保持现下的水平,于科举来说是够用的,倒也不必再花费时间,追求更上一层。”

    “之后的时间里,要多关心一些天下事。这样吧,我给你列一些试策的题目,回去之后不必立刻动笔书写,去了解这些试策题目所说的问题之后,想清楚了对策,再动笔也不迟。”

    范正之罗列的试策题目有很多,足足有八页纸,见到这些试策题目,张承延明白范正之这是再给他提前圈定科举的大纲。

    “下一次科考,我若还在明州任上,你自是不必担忧。若不不在,题目大多也都会从这些问题里出一个,或许不会一样,但是大的方向总不会错。这些题目,有些是朝廷多年未能解决的顽疾,也有是近些年来一直在着力解决的,弄清楚这里面的东西,可以说这个天下是什么样子,也就知晓了。”

    这是一份大礼,张承延不得不拜谢,若是这些东西,能早些年就得到,这一次也许就不会落榜了。不过张承延也明白,这份大礼可不是那么容易收下的,怕是没有一些付出是不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