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xt电子书下载网 > 玄幻小说 > 大隋争龙 > 第二卷:波涛乱 第七十二章:落脚
    古之成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————《晁错论》

    那日说黑山相聚,是记得三国时,黄巾军遗部张燕屯兵黑山,联众数十万,汉军难以剿灭,应有生存之地,更是为了给丧失斗志的部下一个奋战的信心。

    黑山其实是太行山的另一个别称,横跨东西,足以休养生息。

    茅城一战后,高驷带残部杀出重围,只剩下十八骑,更不敢停留,向北急进。

    汇合前锋后,共得八百众残余人马。

    因战力孱弱,只得专挑官兵力量薄弱处行军,凭着望气神通,昼伏夜行,经历大半个月跋涉后,终于找到了处立足之地。

    此地,是崔元淑和王伯仁共推之处。

    地名唤作滏口陉,西接晋地,东临邺城,地势险要,绵延百里,足够容身。

    其本是贯通东西的兵家要地,威名赫赫的太行八径之一,自打邺城废弃以来,便陷入到死寂当中纵然关口内物产丰富,也绝少有百姓敢入内。

    邺城,魏郡的垓心之所,乃是北方大城,可惜如今全成了废墟。

    汉末,袁绍占据邺城南向争夺天下,乃是天下第一诸侯。及败,曹操入住,加以扩建,使之成了曹魏的都城,威严壮丽,是可以媲美晋阳的王者之城。

    从那时,邺城历经数百年而不衰,仅次于长安和洛阳两地。直到,数十年前,杨开皇代周立隋,周将尉迟迥在邺城起兵,其人兵败身死,百万人都丧生于此役。

    开皇忌惮之余,就下令焚毁此城,推倒城墙,挖陷地基,引漳水灌之,彻底毁灭了此城。

    因亡魂太多,每逢夜间便有黑气升腾,宛若鬼城,加上朝廷迁走了此处百姓,使得邺城周遭荒芜人烟。

    日初升,高驷立在山巅,极目眺望前方。

    平淡的普通的贫家青年,此时历经血火煅烧后,虽面带倦容,却有了一腔不甘平凡的大志。

    在他面前,展开着一份朝廷的海捕文书,上面内容,虽然已经不知道读了多少遍,却依旧触目惊心,使他感觉好象有剑刺心一样,难以释怀。

    “……故越王杨素之子杨玄感,阴蓄异志,叛逆作乱,敕令诛其九族。着弘农郡守执行,将杨素刨棺戮尸,以为惩戒。余者,杨素之婿高重德,凶悍狡猾,戕害大将,判处五马分尸之刑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追随叛逆之崔元淑,斛斯政及其他官宦子弟,罪在不赦,令各家除其宗族,以为警示后来者。”

    ……任命杨义臣为河北招讨大使,清剿北地从贼余孽。

    ……以李渊为晋阳留守,限三月内扑灭关中逆贼。

    ……以上任命,布告发日生效,接公文之官,立刻上任,不得有误。”

    别人或许一时看不出这其中之要害,他却一眼便明了,这是唐国公李渊的机缘到了,李氏已悄然在未来争龙中占据了先机。

    只不过,虽然他能预见未来,但也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自己战败逃亡,妻子不知所踪,这落脚在深山老林中,如何追得上对方?

    “坚强,必须坚强起来,不能因一时之挫败而灰心!”

    在山巅黑石之上,高驷拔剑演练,锤炼武技,唯有坚持下去,未来才能能有所转机。

    七星宝剑煅心神,也无他相也无人!

    这时候,山道上传来脚步声“重德,你独自一人在此,不会是想不开吧。”

    崔元淑氏声音,从下面传来。

    高驷归剑入鞘,转过身来,居高临下打量着崔元淑。

    “崔兄,您找找我?”

    “此地虽可栖身,但不得长久。某有事问你。”崔元淑上了黑石,盘膝坐下说着。

    “说!”高驷在对面坐下,要看这世家子有何想法。

    崔元淑也不隐瞒,只严肃的问着着“重德,某家问你,对于兴王图霸之事,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高驷沉默片刻,突然端坐按剑道“崔兄,五德轮回,兴亡有定,天下都传桃李子有天下,与我何干?”

    崔元淑长叹一声,说着“贤弟怎如此糊涂,这天命之事虚无缥缈,图谋大事,向来靠的是兵强马壮,汝胸无大志,岂不是寒了这些追随你之人的心?”

    “我只是身为杨门女婿,深陷漩涡,不得不为罢了。你们若要做大事,可让另选贤能。若能苟全性命于乱世,我只想打渔种田,与妻儿同老,这才是某心之所愿。”

    “那贤弟可知,汝之贤妻正寄人篱下,生活困顿。那些人投靠是打着投靠李家的注意,但李氏得了天下,汝之妻儿只会沦为门阀玩物。世外桃源,只是一场幻想罢了。”

    铮——,七星宝剑闪电横空,高驷杀气陡生,冷冷道“我命由我不由天,谁敢惹我,就得死!”

    这才发觉终是受了此人激将,于是汉声道“说说,你究竟是何目的,想得到什么!”盯住此人,认真问着。

    崔元淑先生心里一凉,继而大喜,略微沉吟,回答的说着“重德,大凡王者之兴,必然要历经苦难,唯有历经四方征战,铸就龙气,才能终有所成。至于出身却也不是关键,只要你效仿光武帝,收揽河北民心,天下不足定也。

    至于我,本名崔略,元淑是我过世娘亲的名字。博陵崔氏将我派出来,实际上就是把某当成了弃子。某只想与你君臣同心,共图大业,拿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高驷听着,“嗯”了一声,说着“你被家族派出来以,应该是去投靠李密的,为何选我?还有,你说的李家可是唐国公李渊一脉,其中到底有何隐情,从头到来?”

    这问题很实在,史书上说的王者兴时,豪杰云集相从,那只是后人牵强附会的粉饰之词耳。

    “不错,我父亲有相士之称,擅长观测天下英杰。五年前,曾见过到博陵游历的李密,当时就断言他才气如龙,堪为天下主。只是临别发觉他有一丝弱点,便是意志不够坚定。故而赠他法主二字,就是让他克己修身,效仿南陈英主陈霸先,百折不挠。可惜,其人果然缺乏韧性,初有败绩,便逃之夭夭。如此性格,怎堪共谋大事?”

    这话当时我听了,并未在意,直到亲身经历去反复思考,才茅塞顿开。

    崔略回忆往事,缓缓到来。

    听完之后,高驷半晌无语,并不以为然地说着“哼,天命传说,果然如此。”

    右手用力,剑锋架在崔略脖子上,犹自不放手。

    “李密,暂且不说。但李渊的名头,你岂会没有听过?争龙天下,必有三难。一者,天之难,不得天时者,纵为英雄亦是枉然。二者,地之难,无根基者,只需一败就会大业崩卒。三者,人之难,最终要的是有个人杰汇聚的团体!”

    崔略哈哈大笑,继而郑重下拜道“某与李渊有着个人私仇,绝不会去相投。先前之所以说这些话,不是故意责难,而是要坚主公之雄心,愈是艰难,愈要奋勇,不经生死磨难,何以得成龙虎?”

    “ 吾并无图谋天下之心,你何以如此苦苦试探?”

    “主公……”崔略猛抬起头,直视高驷,语气沉重的说着“若您还认为我有二心,就一剑杀了某罢。”说完闭住眼睛,等待着最后的裁决。

    高驷挥剑就斩,临到其颈下,却锋芒倒转,收了杀机。

    “汝既然要与谋共图大事,还随着队伍迁移到了此地,天下大乱在即,我们必须早做准备。滏口径,人烟稀少,难以发展,关键是缺乏过冬之粮。”

    “主公且宽心,某已有良策。邺城乃是北齐故地,高齐虽亡,但人心多有追思齐神武高欢者,这就可以利用。主公也姓高,经历类同高欢,再加上骁勇善战,只要传出高齐复国之言,必有豪杰来投。我们便可征集粮草,屯田养兵,以待时变。”

    “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。某自知晓,关键是现下当如何度过?”

    “此真谋国之言,崔略能得遇主公,何其幸也也。至于粮草,邺城不远的相州,有豪杰薛氏双雄,目光长远,酬粮之事就在他们身上。

    至于,两位主母的安危,某可托关中故友代传消息,不出两月,便可到此与主公相会。”

    高驷露出惊讶和感动,连忙收剑,再次打量着这位崔家弃子,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,郑重道“崔略,你是个有心人。运筹帷幄之间,便解决了我的困难。将来,倘若大业有成,你就是我的张子房呀。放心,某绝不会让追随者失望。”

    “主公,某定当辅佐您成就大业。”崔略同样大喜立誓。

    高驷带着他下山,又说着“现在大伙基本上安顿下来了,下面便是开荒种田的折服时期。这几曰,等大伙盖好了房屋,你去就准备酬粮事宜。”

    “属下明白。”崔略在后面跟着。

    路上,高驷顿了一顿,又说着“你这外出之时,要注意安全。这事,其他粗人办不了,我已经准备把他让斛斯政当你的助手。他当过兵部侍郎,同各种人都打过交道,最起码短时间内安全上不会有问题。以后的事,那,天机争龙,各凭本事吧!”

    “是。我需要王伯仁作护卫。”崔略稍一沉思就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山谷内,大多数人已经起身,在各自百长带领下开始忙碌。

    “王伯仁,你个粗坯,还在女人肚皮上没爬起来?滚出来!”高驷愤怒大喝。

    “来啦,来啦!”王伯仁慌不跌失的从吴降仙的茅屋里面出来。

    众人哄堂大笑,反倒给这片荒凉之地带来了一缕生机。